防水透氣膜選擇—不同應用需求其實差很大

「透氣」不等於「會漏水」:一次搞懂防水透氣膜的原理與應用

防水透氣膜選擇—不同應用需求其實差很大

防水透氣膜選擇


許多人誤以為材料「透氣」就代表會漏水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像尿布、醫療防護衣、技術型雨衣、功能性外套這類產品,既需要防水性能,又要具備透氣性,才能確保舒適、安全與耐用。

選對防水透氣膜(Waterproof Breathable Membrane)是產品性能成敗的關鍵。那麼,它是如何讓水蒸氣透過,同時阻擋液態水滲入的?又該如何依應用需求選擇最合適的膜材?


什麼是防水透氣膜?為什麼它能防水又透氣?

乍聽之下,防水和透氣兩個功能好像彼此矛盾,既然能透氣,怎麼可能擋得住水?但其實,防水透氣膜的關鍵技術,就在於「孔隙大小」與「結構控制」。

防水透氣膜(常見為PE或PP微孔膜)是利用材料表面的奈米等級微孔來達成「氣體可通過、液體不可通過」的效果。

關鍵在於毛細現象與表面張力的物理作用,讓水氣(例如汗氣、蒸氣)能順利排出,但液體(水、尿)則被阻擋。

目前常見的防水透氣膜主要有兩大類型:微孔膜與無孔膜。

這些膜材可透過貼合無紡布、調整厚度、加工印刷等方式,進一步調整手感、外觀與強度,使其能廣泛應用在許多產品上,
譬如下列我們產品的四種應用領域:

  1. 尿布底膜
  2. 醫療隔離衣
  3. 透氣雨衣
  4. 功能性外套

用途不同,選膜邏輯也應該不同

各種應用

許多初次接觸防水透氣膜的客戶,會以為這種材料只要「透氣又防水」,就能套用在所有產品上。但實際上,不同用途對膜的功能強調點差異非常大,不能一體適用。

例如在嬰兒尿布中,必須平衡悶熱與滲漏的問題,所以會選用柔軟且親膚的膜材,並搭配手感輕薄的無紡布貼合,讓寶寶在長時間穿戴下也不易產生不適。

成人尿布則因為使用時間更長,對透氣與外觀有更高要求,因此常見使用結構更穩定、可支援印刷的膜布組合,提升產品外觀辨識度,同時降低悶熱感。

到了醫療隔離衣或手術衣這類個人防護設備(PPE)中,則不將「透氣」列為首要條件,而是優先考量液體阻隔與布料強韌度。因此多採用高密合度的膜材,有時甚至選擇單層膜結構,以提升整體防護性。這類材料通常通過一連串國際標準認證,用來應對高風險場域的噴濺、病原阻隔與破裂風險。

至於像建築防水膜,則是完全不同的邏輯。這類材料通常較厚重,且要長時間耐受外部環境,講求的是結構穩定性與防水長效性,不適合使用太細緻或太柔軟的膜材。

而在功能性雨衣或戶外外套領域,則反過來強調穿著體感與外觀,因此會使用較高透濕性且可客製顏色的膜料,再搭配彈性或特殊紡織層貼合,讓使用者在活動中維持乾爽與舒適。

所以你可以發現,就算都是「透氣膜」,真正影響產品效果的,還是應用情境與最終使用者的感受。選對結構與貼合方式,不只是技術問題,更是產品成功與否的關鍵。


選對防水透氣膜,從理解用途開始

我們為全球品牌與 OEM 客戶開發多種防水透氣解決方案,應用涵蓋衛生用品、醫療防護、工業布料、建築防水、戶外服飾等領域。如果你正在尋找符合你產品需求的膜材結構,歡迎參考我們的產品頁,了解更多應用及規格,評估最合適的解決方案。如果有任何想了解的,也歡迎聯絡我們。

👉 查看更多產品頁


FAQ

Q1:不同防水透氣膜的防水能力有差異嗎?

A1:有。防水性能取決於膜的厚度、結構與加工方式,可透過靜水壓 (Hydrostatic Head) 測試評估。不同應用需選擇對應等級的防水性能。

Q2:為什麼有些防水透氣膜需要貼合?

A2:與無紡布貼合可提升機械強度、舒適手感與外觀質感,並增進加工穩定度。對於尿布、衣物等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,貼合是提升舒適度的關鍵。

Q3:單層膜能用於醫療防護產品嗎?

A3:需視防護等級而定。一般標準級隔離衣(如 AAMI Level 1)可採單層膜,但高風險用途仍建議採用貼合無紡布結構,以強化防護性與耐用度。

Q4:能提供客製化膜材嗎?

A4:可以。我們可依使用場景與需求調整透氣度 (MVTR)靜水壓、厚度、顏色與印刷適應性,打造專屬的防水透氣膜結構。